书写上海故事:在时代巨变中捕捉人间烟火

书写上海故事:在时代巨变中捕捉人间烟火

hyde069 2025-08-25 装修装饰 3 次浏览 0个评论

8月23日,编剧、作家陈琛(虎皮妈)做客行知读书会,以 “书写上海故事:巨变的时代和烟火气的人物” 为主题,结合个人经历与创作实践,带观众走进上海的时代变迁与人间烟火。

“我是生在上海、长在上海的地地道道的上海人。”分享伊始,陈琛便点明自己与这座城市的深厚羁绊。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的求学生涯,到2008年随先生定居美国硅谷十余年,再到2015年开启创作与法律学习并行的“跨界”人生,她的经历本身就是一部跨越中西的成长史。

编剧、作家陈琛

谈及笔名“虎皮妈” 的由来,陈琛笑称源于旅行时晒出的“斑点”,最初在微信公众号分享美国育儿见闻时,这一接地气的名字让她迅速积累起第一批读者。而随着创作深入,她从自媒体写作转向小说与编剧,逐渐用回本名陈琛,完成了从“记录者”到“创作者”的转型。

“我的创作始终离不开上海的基因。”陈琛坦言,即便身居海外,上海的弄堂烟火、工人新村的生活气息、城市变迁中的人情冷暖,始终是她笔下最鲜活的素材。她展示的两张影像对比尤为动人:一张是繁华璀璨的外滩,象征上海的摩登与发展;另一张则是陆家嘴地标背景下的六层工人新村,定格着城市最本真的生活肌理。针对当下影视剧对上海“过度都市化”的刻板呈现,陈琛表示,“我想写的上海,是这种繁华与烟火共生,反差又真实的样子。”

陈琛娓娓道来自己笔下的那些上海人物:《跳楼者王自梅》中那位鲜活泼辣、自我意识浓厚、敢于追求更好生活的上海女人王自梅;《硅谷是个什么谷》中那位在异国他乡依然保持生活气与韧劲的上海房东冯品芝;《致1999年的自己》中那些经历下岗潮却依然乐观生活的家庭群像,展现了上海人在时代变迁中“不悲情,生下来活下去,还要找到乐趣”的生活主义追求。

陈琛认为,上海的城市性格源于其开埠以来的商业基因:脱离了传统宗族的束缚,形成了“拎得清”“懂规矩”“重契约”的特质。她以徐峥导演作品中“八级钳工父亲”的角色为例,“上海人骨子里崇拜技术、看重安稳手艺,这种‘靠本事吃饭’的观念,正是城市商业文明的体现。”

现场观众。

从小说到编剧,陈琛的创作之路始终与时代同频。她分享了从自媒体写作到长剧、短剧创作的转型历程:《理智派生活》将漫画IP落地上海,聚焦33岁职场女性的现实困境;待播剧《时差一万公里》则探讨海归群体光环褪去后的生存现状,以及网红经济下的人性挣扎;就连与华山医院医生合作的《脑洞三国》,也在穿越故事中融入上海医生的专业与温度。

谈及当下传播方式的变迁,陈琛认为,从传统媒介到自媒体再到短剧,话语权的下放让更多“烟火气”的故事得以被看见。“年轻人不再迷信权威,他们更爱真实的草根叙事。作为创作者,我们要做的是用他们不反感的方式,传递有温度的内容。”

行知读书会由宝山区大场镇文化中心、阎华工作室、上海人民出版社市场部主办。

转载请注明来自夏犹清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,本文标题:《书写上海故事:在时代巨变中捕捉人间烟火》

每一天,每一秒,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!

发表评论

快捷回复:

评论列表 (暂无评论,3人围观)参与讨论
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